接下来的1997和1998赛季,大连万达在中国足坛掀起一股狂潮,横扫各路诸侯。作为球队的主力前锋,小王涛火力全开,分别攻入11球和14球,连续第三次和第四次获得联赛银靴。
看到这里,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:为什么小王涛总是与金靴失之交臂?难道仅仅是运气不佳吗?
实际上,这与他的性格有着莫大的关系。小王涛的性格非常随性,对于金靴并没有强烈的执念。他认为踢球只是一份工作,仅此而已。当时的大连队实力过于强大,经常提前锁定联赛冠军。在小王涛看来,赛季目标已经达成,即便首发出场,也缺乏进球的动力。即使他距离射手榜榜首的差距并不大,也不愿意花费额外的力气去争取。
然而,再强大的王朝也有衰落的时候。1999年,大连队遭遇困境,多名关键球员受伤病困扰。小王涛也未能幸免,状态下滑严重。曾经所向披靡的大连队,那个赛季甚至一度沦落到为保级而战的地步。
赛季结束后,大连队痛定思痛,对阵容进行了大幅调整。小王涛也离开了效力多年的大连队,通过摘牌大会转会至北京国安。
客观地说,北京国安的整体实力和对锋线的支持力度都无法与大连队相提并论。然而,加盟北京国安后,小王涛依然保持着稳定的进球效率。在2000赛季,也就是他加盟国安的第一个赛季,他就打入13粒联赛进球,第五次荣膺联赛银靴。值得一提的是,当年的甲A金靴由巴拉圭前锋卡西亚诺获得,这也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历史上首次由外援获得金靴奖。换句话说,小王涛是那个赛季进球最多的本土球员。
按理说,以小王涛在中国联赛的稳定表现,他应该得到国家队的重用。然而,令人惋惜的是,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,他始终没有得到国家队的充分信任,甚至经常无缘国家队大名单。
究其原因,还是与他的性格有关。其他球员进入国家队后,都会竭尽全力表现自己,无论是比赛还是训练,都会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。而小王涛在这方面依然显得非常佛系。正如他自己所说:“很多人进入国家队后都会特别努力积极,可我脑子里没有这根弦。”更何况,当时的国家队已经拥有宿茂臻和黎兵这两位优秀的高中锋,并非非他不可。
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,在戚务生执教国家队期间,小王涛入选国家队大名单后,由于只能担任替补,便主动退出了国家队。
如此随性的态度,自然会让教练难以接受。比如前南教头米卢蒂诺维奇,就对小王涛很不感冒。即使小王涛在2000赛季表现出色,是国内进球最多的球员,米卢依然不愿给他机会。面对记者的追问,米卢直言不讳地表示,小王涛不适合现在的国家队。而小王涛则回应道:“我不是那种一定要进国家队的人。”
这无疑是火上浇油。小王涛的态度,只会激怒米卢蒂诺维奇,最终导致他缺席了接下来的十强赛以及2002年世界杯。
等到米卢卸任时,小王涛已经32岁,开始走下坡路。他巅峰时期都未能得到国家队的重用,更不用说职业生涯的暮年了。
这位锋线悍将的职业生涯,充分说明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。如果他能更加争强好胜,以他的天赋,或许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