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外,足球场面积太大,避雷设施很难顾及全场,特别是小地方的足球场,避雷设施不太健全,一旦有雷击,不仅是球员,场上观众也有危险。
因此,在雷雨天一定不要在室外踢球,如果在踢球的过程中听到雷声,可以蹲下降低自己高度,并将双脚并拢,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。最好是能暂停比赛或训练。
雨雪影响视线
雨天比赛,由于水的阻力,足球的移向、速度、落点和晴好天气时大相径庭。有些射门球在正常天气下必进无疑,但由于雨水的阻力,使球速骤减,容易被对方扑救。不过,“水球”表面湿滑,守门员在扑救时容易脱手,这就给迅速赶来的攻方队员补射创造了机会。此外,雨天踢球,肌肉、关节、韧带、骨骼受伤的机率成倍增长。赛后患呼吸道疾病、发高烧的运动员更为普遍。
而在雪地踢球则是更加严峻的考验,雪地和寒冷对球员的技术动作都是极大的考验。
在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雪天最好不要踢球,如果非踢不可的话一定要在比赛之前充分的做好准备活动,在比赛当中注意控制自己的动作,以免造成伤害。
气温高湿度大带来大麻烦 运动员可能中暑昏厥
在温度高、湿度大的天气里,球员容易出现脱水、昏厥等症状。
相关实验结果显示,热带足球最佳温度在25℃~28℃,温带足球在17℃~20℃,亚热带足球介于两者之间。温度会影响教练的战术安排。一般在炎热天气下,运动员应该多控球,减少高强度奔跑;而在低温时,则需要球员不断跑动,达到身体所需温度。不过温度过高或过低,对于足球比赛都非常不利。
高温天气,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体温常升高到40℃左右。由于环境温度高,只能通过出汗散发热量。如果汗量达到体重的1-5%,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和肌肉工作能力就会下降30—50%,若不及时补充水分,便会发生中暑昏厥。
另外,为了散发热量,大量血液流向人体表面,使人满面通红,皮肤下面也充满了血液,这样,中心循环血液减少,造成中枢神经疲劳,肌肉活动能力显著下降。同时,随汗排出的氯化钠、钙、钾、镁等元素过多,也容易引起抽筋。所以,在炎热的夏天最好等到下午5点钟后在进行足球运动,没有太阳光强烈的照射会让人在踢球的过程中身体感觉更加的轻松。
过高的湿度给足球运动员带来更大的麻烦
适合一般体育运动的相对湿度在50%-60%之间。湿度会影响排汗、体热散发和人体水分、盐分的代谢过程。正常温度条件下,湿度越大需氧量和排汗量就会越大,对于长跑、足球这类项目就会不利。足球运动中,球员靠吸入氧气来维持大脑皮层运动,但湿度过高,在呼吸过程中,水汽和氧气一起进入球员体内,这使吸入的氧分不能很好地进入循环系统,造成运动员缺氧,呼吸困难又引发体力下降。
风力太大
大风天踢球则别有一番情趣:刮东风,球往西斜;刮西风,球往东飘;逆风球,落点近;顺风球,落点远。而风向、风速变化莫测,球员只能凭实践经验进行判断。风力和风向的变化会影响到战术走向,一般足球比赛风力都在3-5级,如果过度,会影响比赛进程,导致奔跑能力下降和缺氧现象。
大雾影响能见度
天气对于足球的影响之大,可能远远要超出我们的想象。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宜的天气,安全,快乐的进行足球运动。
网络综合整理
— END —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